法制周报讯(黄峥嵘)近年来,资兴市以法治保障自治,以德治提升自治,念好“强、实、活”三字经,构建了“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”的基层群众自治新格局。
一、整合资源,让自治力量“强”起来
一是用好“三员”队伍。发挥村组干部政策宣讲“引路人”、共产党员模范带头“举旗人”、各级代表民意收集“贴心人”的“三员”作用,赋予其集体决策、社情民意收集等职责职权。唐洞街道高牌村通过“三员”今年流转土地500亩,增收8万余元。二是建立“四会”组织。村(社区)组建村民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好人协会、治安协作会,依托“四会”实现民主管理和监督、帮扶困难群体等作用。通过层层把关,全市共有425名退休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教师等被吸纳到“四会”组织中。三是凝聚乡贤力量。大力推行新乡贤文化,建立“乡贤榜”,设立乡贤工作站,带动发展乡村产业、调处村民矛盾纠纷等。以乡贤为主持人的“民生南路老嗲”“茶坪村瑶老倌”调解工作室共调解各类纠纷125起。
二、明确标准,让群众自治“实”起来
一是完善村规民约,明确村民的行为规范。在内容上将爱党爱国、乡村振兴等作为基本要求。在程序上,严格实行“四会”“两审”,并提交村(居)民会议按有关规定表决通过。采取谱曲唱歌、编成广场舞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,提升村规民约的知晓率、认可度、执行力、约束力。二是健全管理机制,明确自治队伍的行为规范。健全村规民约约束微友机制、乡贤管理机制等系列机制,全面规范“四会”组织工作制度、运行机制、结果考核。兴宁镇西坌村采取村民商议和集中投票,成功化解了长达10年的萤石矿重大矛盾纠纷积案。
三、创新管理,让群众自治“活”起来
一是大力推行“和”积分管理。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推行“和”积分APP进行管理,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表,并给予物资奖励。共有6多万人参加“和”积分,兑现大米、油等生活物资10多万元。二是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。建立线上微信群平台,把全体村民群众吸纳其中,随时随地沟通交流,实现“线上全联通”。搭建线下走访平台,将镇村组干部、“四会”成员等整合起来,网格化联系走访群众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共建立村民微信群206个,入群村民8万余人。三是创新社会治理促基层自治。推行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,实施农村“法治带头人”“法律明白人”在线培训,营造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的乡村法治氛围。推行“一村一辅警”、“一村一心理咨询师”,开展义务巡逻防控活动,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。
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委书记 黄峥嵘
责编:刘建军
来源:法制周报